找到相关内容574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的和谐理性模式——从“心”开始的功德本体论

    ,就佛教的制度而言,可以称之为“教团门”。它分别关涉个人修持和集团精神,包括出家四和所有在家的佛教教团全体。特别是因为教团所涉及的日常工作或活动与世俗界的政治社会有关,同时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2659408.html
  • “佛教社会”及佛教社会理论刍议

    因缘和合的社会观念。社会结构问题,能够被视为一种缘,成为一种人际关系的处理原则。信、僧人、人我、物我、自我,彼此都是相关一体的,都是因缘的相互关联。 无论是出家身份的僧侣,还是在家修持的佛教信徒,...而言,可以称之为“教团门”。它分别关涉个人修持和集团精神,包括出家四和所有在家的佛教教团全体。特别是因为教团所涉及的日常工作或活动与世俗界的政治社会有关,同时也代表着大乘佛法所不得不表现的政治社会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1559712.html
  • 噶陀·心的家(1)

    不同的坛城转圣法轮,共有三千六百多位僧众,数万名在家,群集噶陀参与盛会;一九九五年藏历猪年六月初一到初十,举办万僧大法会,会中有特别加持的甘露法药——万僧法药。此次有各地传承子庙及受益噶陀法脉的僧众...,甚至,在中国境内各地闻名遐迩的佛教道场,如五台山、普陀山、峨眉山等等圣地的所有诸佛菩萨,也「远地」而来,参与盛会呢!虽说各方来参加的僧侣与信,有十万人次,其实,还有许多肉眼见不到的天人,如大海一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4759912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应走什么道路——关于居士佛教的思考

    的基础是社会,具体地讲是许许多多的护法居士。于是他避开了寺庙丛林的种种禁锢和阻挠,将佛教改革事业推向前进。   二、杨文会是以在家居士身份成为僧俗四的共同领袖,成功地领导了这场佛教改革运动。  ...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)中只有出家才能住持佛法,负责仪范,在家只是佛法的接受者与护持者。换句话说,居士不在僧团之列,不能成为弘法师,没有资格阅读戒本,当然也没有资格讲经说法。但是,近代居士们...

    何劲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1759945.html
  •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(1)

    的发展是开参担任住持期间。[30]此一阶段最大的成就,是在寺中举办大规模的传戒活动,名义是纪念永定和尚圆寂二十周年。戒会期间,前来求戒的出家有250人、在家有288人,盛况空前。[31]开参在台南...嘉义弥陀寺周义敏门下一位53岁的永馨前往受比丘尼戒,另有超峰寺的三名信徒前往受在家戒,但没有龙湖庵的女或信徒前往受戒。  三,1953年元月,台南大仙寺传戒,由中国佛教会主导,龙湖庵的开会住持才以72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460056.html
  •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

    十二、注释  五戒与十善,一向被认为是人天善法,而且在别解脱戒中,虽有七众戒,并以五戒为基本,却未以十善法列入七的别解脱戒。而至于在家与出家共同受持的大乘菩萨戒,虽有从大乘经论中集出的菩萨戒本,也有...解脱戒,纵然想要返生为人都非常难,何况解脱生死乃至成等正觉。既已皈信三宝,必须受持净戒。依在家出家及大众小众的不同,别解脱戒分为两大类︰一是声闻七别解脱戒,包括优婆塞、优婆夷、沙弥、沙弥尼、式叉摩那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460068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现代含义

    已经普遍为佛教界四接受,也为绝大多数在家所认同。佛教的发展必须应时对机,这是中国佛教发展史自身所证明了的。朴老倡导人间佛教的努力本身就是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的要求,也是中国大陆佛教界适应这种现代性的...家之安全而已……在寺院之出家人,亦唯以住持或职事等专办一寺一院事务,其清等皆各顾一身而不与闻寺院公务,但求个人之安闲舒适为目的。以现在国民对于国事皆应有参与政治之行动,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5160211.html
  • 佛教的当代变貌与俗化迷思

    一种亲属网络的味道,不足以称为纯粹的现代西方式的科层组织。而不同于佛光山的,慈济功德会,它基本上是以在家为构成的主体,参与者几乎完全是志工的性质,他们不像出冶娔菢訋缀跬耆?被宗教的戒律所约束,组织...众至数万”等,这也会增强统治阶层反佛的情绪(参见孙广德,1972)。或许是因为这些排佛毁佛事实的存在。使得佛教自觉到要自食其力(不再专靠十方信的供养),而开始有丛林制度的建立。这从晚唐以来,已经形成...

    周庆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5061874.html
  • 佛教《六方礼经》之伦理观探析

    夫妇之间在情感互动方面的规范,颇为重视,妇“不得有淫心于外夫”;夫“不得于外邪畜传御”,以此为最高尚的性道德,使保持双方对情感的忠贞度。这也就是佛教“五戒”中对于在家不得“邪淫”的规定。在经文中,...这六种人的敬爱,以具体表现亲子、师生、夫妇、朋友、主从、僧俗间合宜的人际互动关系。  《六方礼经》乃在家佛弟子应受持、遵行的伦理道德生活规范,记载著佛陀对家族伦理、教育伦理及社会伦理之观点。该经至少有...

    邱敏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4561949.html
  • 太虚与人间佛教的理论建设

    兴办、主持多所僧人学堂,为佛教的教育事业开拓一个新的局面。   关于教制革命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出家与在家分别的制度。佛教原有四弟子之分,在家统称居士。居士必须受持三皈,即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。...持者可往生天界,均为大乘之在家戒,以成欲界之乐果者。其实五戒十善,并非人人都能奉持,比如戒杀、戒酒、戒邪淫。因此太虚说在家不必依出家众修持,强调研究信解佛理,奉行社会规范和五戒十善的人间道德,为在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4562974.html